• 网站首页
  • 宁夏社科联
    • 宁夏社科联简介
    • 机构设置
    • 领导成员
    • 处室职责
    • 社科联章程
    • 基层社科联
  • 社科资讯
    • 社科动态
    • 省外传真
    • 时事热点
    • 图片新闻
    • 视频中心
    • 新书推荐
    • 专题汇总
  • 社科前沿
    • 重要言论
    • 学者视野
  • 党建工作
    • 机关党建
    • 社会组织党建
  • 政务公开
    • 通知公告
    • 预决算公开
    • 文件资料
  • 学术社团
    • 社团简介
    • 服务管理
    • 社团动态
  • 社科普及
    • 科普活动
    • 科普讲堂
    • 社科普及基地
    • 科普读物
  • 社科评奖
    • 评奖办法
    • 评奖结果发布
    • 历届获奖成果目录
  • 社科刊物
    • 学者刊物
    • 学者投稿须知
  • 专家学者
    • 学者风采
  • 宁夏社科联拟推荐2021年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
  • 关于开展宁夏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
  • 关于对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
  • 关于自治区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工...
  • 宁夏社科联关于征求民主生活会意见的通知
  • 关于评选表彰自治区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先进单...

专题专栏

  • >“国家观、历史观、民...
  • >党史学习教育
  •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
  • >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
  • >党的十九大
  • >两学一做
  • >七五普法
  • >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
  • 社科评奖
  • 七五普法
  • 科普讲座
  • 网上有奖知识
  • 国家哲学社
  • 国家哲学社数据库
  • 社科期刊网
  • 国家社科规划网
  • 宁夏社科规划办

“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宣讲专栏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宣讲专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作者:郝时远 发布日期:2021-06-02 10:02

保护视力色: 青  蓝  黄  灰       字体颜色: 【 红  黄  蓝  绿 】       恢复默认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在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维护各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大问题上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民族理论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科学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先秦时期,我国就形成了“五方之民”共天下的格局。秦朝开创大一统局面,开启了中原地区以“书同文、车同轨”为象征的国家统一进程,展开了“五方之民”及其后裔连续不断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画卷。这就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根深叶茂的原因所在。

我国在近代遭受西方列强侵略的危难中没有四分五裂,一个重要基础就在于历史赋予中华民族共同体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各民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维护、激发和加强各民族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丰厚遗产,集中体现为历史上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域、共同书写了中国的历史、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精神;巨大优势,集中体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族人民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同心共筑中国梦。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维护、建设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要素和动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各民族团结携手,共同迈进全面小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写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觉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基于文化认同。中华文化集中国各民族文化之大成,各民族文化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础。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有利于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各民族文化在融入和推进中华文化建设中实现升华,既是各民族文化得以保护传承、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实基础。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郝时远)


上一篇:闵言平:加强民族领域基础理论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
56.6K
关闭

宁夏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 地址:银川市金凤区上海西路127号 ICP备案号:宁ICP备14000853号
邮编:750011 0951-5559344(办公室)5559241(网站管理) 传真:0951-5559349 
xuezhe09@163.com建议使用:IE6.0以上 1024*768分辨率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