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融合文明实践理念 塑造社科普及品牌力量
信息来源:银川市社科联
银川市社科联紧扣社科普及服务群众理念,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文明实践工作为契机,立足志愿服务特色优势,创新社科普及运作机制,广泛开展社科普及活动,着力打通社科普及工作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有效解决文明实践融合社科普及工作“普及什么”“谁来普及”“如何普及”的问题,助推社科普及工作始终与党的宣传工作同步调。截至目前,金凤区共建设1中心,依托站所46家,200支志愿服务队,全市社科理论普及志愿服务呈现出常态化、规范化、大众化的良好态势。
一、高举思想之旗,解决社科理论普及宣传重点
整合优势资源,打造理论团队,了解群众需求,精准推送理论社科产品。银川市社科联将理论宣讲作为社科普及的重中之重。针对基层理论师资供给不足、供需错位、社科资源空置浪费等问题,市委讲师团、市社科联联合全市社科力量,成立7大类师资宣讲队伍,精准对接县区需求。紧跟中央区市重大热点,设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宣讲200余场,让党的政策在基层生根发芽。借助文明实践+县级融媒体优势,探索打造形式多样的社科理论、社科故事、社科服务、社科活动,开展星期五理论课堂9期,为群众提供多样化、精准化、高效化的理论产品。为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同时兼顾机关、学校、企业等领域,建立健全我市文明实践理论宣讲运行机制;在内容方式、管理运行上分级探索,利用优势资源和群众特长,把握市民思想特点和接受习惯,借助线上线下传播优势,充分调节全市理论供需,助推社科资源精准投递;深挖我市社科资源、社科人物,创城故事和最美道德人物的故事,围绕其展开宣讲普及,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强化社科普及的思想作用。面向县区开展朔方人文大讲堂等讲座167场次,专题诗会2场。
二、创新“线上+线下”社科普及模式,助推文明实践内容更丰富
探索打造1+N社科普及模式,寻找文明实践和社科普及的共享、参与结合点。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推进社科普及+文明实践理念进机关、进社区、进村镇、进网络。线上实施“新媒体+”实践模式,充分发挥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的传播聚集效应,探索文明实践活动“网络直播”;及时发布文明实践内容和信息,建设文明实践信息互通共享工作平台。依托各级科技服务和项目资源,发动学会、高校、科技专家志愿者等作用,吸纳“田秀才”“土专家”和基层社科宣讲员深入镇村、农业基地、种养殖厂,开展文明实践科技志愿服务,运用“宁夏微科普”“宁夏科普e点通”等信息平台,向群众推送前沿的种养殖技术,脱贫扶贫政策、产业发展政策,助力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线下推行“菜单式”的实践模式,由实践中心提供“菜单”,社区群众“点单”,切实提升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线上、线下积极互动,依托报纸、网站、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开设“传文明理念 践时代新风”文明实践专栏,推广展示各文明实践试点的经验做法,持续放大理论惠民工程、 基层讲堂等平台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广泛开展百姓宣讲、专家解读、送理论下基层等活动,传播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营造崇德向善的文明氛围。良田镇社科普及阵地面对面讲技能、手把手传技艺,极大的激励了农民争当有文化、懂技术、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的活力。
三、凝聚社科力量,解决社科普及广泛参与的问题
打造志愿服务对接平台,精准对接社科资源。设置金凤志愿云平台,将机关、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的志愿力量汇聚在平台上,精准点单,精准派送,避免政策解读不到位的科普困局。志愿服务科普形式大大扩展了社科普及内容,相较以前社科普及受师资限制,一个主题讲到底的困局,文明实践和志愿者服务结合以后,社科普及内容无限扩容。既有法律、农业等机关干部为群众解疑释惑,也有广大社会组织提供生活类社科普及相关知识。广泛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团队的主力军作用,开展全域覆盖、错位服务的社科大众化普及服务,切实提高基层群众的思想水平。
进一步释放社科联联系专家优势,提供社科普及精准服务。依托党校、人社、科技、农业农村等多部门,以志愿活动形式招募专家,培植科技服务、农业帮扶等多项志愿服务项目,采取“群众点单、单位接单、中心监管”的互助模式,充分了解群众最想学的知识,建立起“群众吹哨、部门报道”的服务机制,不断提升基层群众思想觉悟、道德素质和文明成程度。目前已开展各类“点单式”服务1000多场,在常态化社科普及活动基础上,丰登镇和丰村、润丰村、和顺新村创新举办妇女识字班、南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宁夏歌舞团的志愿者为良田镇金星村送去文化大餐、满城北街街道在建筑工地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等一系列接地气、聚人心的活动,让社科普及在传统普及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和文明实践结合的新路径。
四、突出工程引领,活化社科普及效果
社科活动探索项目化运作,金凤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发挥一个中心多个站所的辐射作用,依托46家站所实现社科资源共享化、特色化,提升了社科普及活动品牌化和影响力。一是项目化编制社科活动,出台《金凤区文明实践十大精品工程实施方案》,以“十大精品工程为统领”贯穿起精品剧目、志愿服务项目、精品特色活动、精品宣传视频、精品微电影等,将社科各方面知识创新传播,打造文明实践社科品牌。明确项目实施主体、项目内容、完成时限等,进一步促进社科项目规范化管理。二是“特色化”创建科普基地。金凤区在开展社科普及创新项目培育活动中,注重与先进理论传播、金凤文化挖掘、群众性文化活动等结合,鼓励各社科单位,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塑造社科品牌形象。以项目化运作,凸显社科普及的成果,目前,金凤区已开展62场互动体验活动,有4万市民参与体验活动。
五、促进社科研究成果转化,双向助力社科普及
及时总结社科普及+文明实践经验,组织专家学者思考研究文明实践+社科普及相关问题,总结社科普及融合文明实践的创新举措。对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志愿服务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实践,通过社科研究,理清社科普及+文明实践的共享路径,打造智库引领志愿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探索志愿者+社会工作协调机制,借力社会工作在组织策划、项目运作,资源整合等方面的专业优势,使志愿服务的供给与人民群众需求有效匹配。及时将智库成果转化为指导文明实践的理论先导,指导社科普及项目化运作,构建政府支持、学者参与、社科唱戏、文明养成的良好局面。实现社科活动天天有、智库成果随处见的全域推动、全员参与、全民共享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新路径。让文明实践中心在运行过程中的思考、问题、探索成为智库研究的热点问题,解决文明实践+社科普及无法常态化、高效化等现象。
社科普及千头万绪,服务群众永远在路上,希望通过金凤区的实践探索,使社科普及和文明实践结合的样板在全市各级社科普及阵地飘扬,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整合更多优质社科普及资源投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