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宁夏社科联
    • 宁夏社科联简介
    • 机构设置
    • 领导成员
    • 处室职责
    • 社科联章程
    • 基层社科联
  • 社科资讯
    • 社科动态
    • 省外传真
    • 时事热点
    • 图片中心
    • 视频中心
    • 新书推荐
    • 专题汇总
  • 社科前沿
    • 重要言论
    • 学者视野
  • 党建工作
    • 机关党建
    • 社会组织党建
  • 政务公开
    • 通知公告
    • 预决算公开
    • 文件资料
  • 学术社团
    • 社团简介
    • 服务管理
  • 社科普及
    • 科普活动
    • 科普讲堂
    • 社科普及基地
    • 科普读物
  • 社科评奖
    • 评奖办法
    • 评奖结果发布
    • 历届获奖成果目录
  • 社科刊物
    • 学者刊物
    • 学者投稿须知
  • 宁夏社科联关于征求民主生活会意见的通知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奖励宁夏第四届哲学社会...
  • 2022年新申报宁夏社科普及教育基地命名名单...
  • 2021年度宁夏社科联项目支出绩效自评表
  • 宁夏社科联拟推荐2022年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
  • 关于转发《自治区民政厅关于开展2021年度全...

社科前沿

  • >重要言论
  • >学者视野
  • 社科评奖
  • 科普讲座
  • 网上有奖知识
  • 国家哲学社
  • 国家社科规划网

重要言论

当前位置:首页 >> 社科前沿 >> 重要言论

在增进文化认同中坚定文化自信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日期:2018-05-04 17:55

保护视力色: 青  蓝  黄  灰       字体颜色: 【 红  黄  蓝  绿 】       恢复默认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影响、长期积累的过程。其中,文化认同是文化自信的根基和源泉。没有文化认同,就不可能坚定文化自信。

作为一种心理活动和价值体认,文化认同并非一成不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社会不断发展变化,人们的思想千差万别,文化认同需要不断调适。当前,我国发展日新月异,社会不断发生深刻变革,社会思想多元多变,这对增进文化认同提出了新挑战。应对文化认同方面的新挑战,关键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行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融入我们内心世界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命脉,革命文化是需要不断发扬光大的宝贵精神财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们努力建设的当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要将三者融为有机整体,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力、感召力。将三者融为有机整体以增进文化认同,需要正确处理三方面关系。

正确处理一元指导与多元文化发展的关系。在指导思想上必须旗帜鲜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中国人民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同,不仅源于其真理性、科学性,更源于对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认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不拒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多样性。对待多元文化,应保持必要的尊重和包容,但绝不可放任自流。思想文化越是多样,越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则文化建设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

正确处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习近平同志指出:“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来源,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不竭精神动力,对其认同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增进文化认同,要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下功夫。既要深入挖掘、大力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又要与时俱进、积极推进文化创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新内涵。

正确处理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在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上切忌妄自菲薄。在中西文化比较中,将文化差异视为文化差距是必须克服的思想偏差。所谓“差异”是指文化特质与形式不同,而“差距”是以一定标准对文化的先进与落后作出判断。现实中,原本只是在不同历史和社会环境中形成的中西文化差异现象,却被一些人当作文化差距来看待。这与近代以来部分人在学习借鉴西方文化过程中形成的盲从心理有关。我们不能把差异当成差距,不能把西方文化奉为更先进、更高级的文化样式而盲目学习模仿。应增强文化自觉、增进文化认同,在保持自身文化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同时,积极同世界其他文化开展交流对话,在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者为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浙江大学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 人民日报 》( 2018年04月25日 07 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一图解读】产权日:微信随手一转侵权吗 下一篇:永恒的真理  时代的篇章 【返回】
关闭

宁夏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 地址:银川市金凤区上海西路127号 ICP备案号:宁ICP备14000853号
邮编:750002 电话:0951-5559149(办公室)5559249(网站管理) 传真:0951-5559349 
邮箱:xuezhe09@163.com